文章:《丘陵山區機械化灌溉現狀與發展思考》
期刊:排灌機械工程學報,2024年第3期
作者:朱興業、趙瑩、袁壽其、劉俊萍、湯玲迪
評薦:袁壽其(江蘇大學研究員)
丘陵山區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其機械化灌溉水平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的效率與可持續性。然而,當前丘陵山區機械化灌溉面臨裝備與技術單一、適應性差、智能化水平低等挑戰。據統計,我國丘陵山區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積占比不足,且灌溉水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大型噴灌機、卷盤式噴灌機等雖有應用,但在丘陵山區的適應性仍需加強,微灌設備雖節水高效,但投資成本較高,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文章系統梳理了丘陵山區機械化灌溉的研究現狀,指出了當前裝備與技術單一、適應性差、智能化水平低等核心問題,并提出了綠色化、智能化、宜機化、宜地化等發展方向。這些觀點不僅豐富了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灌溉的理論體系,也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該文在問題剖析上展現出了深度與廣度,不僅分析了現有灌溉裝備在丘陵山區的適應性不足,還深入探討了經濟成本、能源供應等制約因素,為全面理解丘陵山區機械化灌溉的困境提供了多維度視角。此外,該文還通過對比國內外的研究進展,進一步闡釋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短板和提升空間。
該文準確把握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強調了綠色化、智能化在丘陵山區機械化灌溉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宜機化宜地化改造、多源互補能源利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等具體措施。這些建議不僅符合當前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也為未來丘陵山區機械化灌溉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
最后,該文基于對現狀的深入分析和對未來趨勢的準確把握,提出了加強政策扶持、增加資金投入、推動產學研用協同等具體建議。
該文不僅具有理論價值,還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提出的發展思路和重點,對于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灌溉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等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特別是針對丘陵山區地形復雜、灌溉難度大的特點,提出的宜機化、宜地化改造方案,以及多源互補能源利用策略,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2025年6月16日 8版
文章鏈接: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5-06/16/content_59010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