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明義(左)和岳瑤畢業留影
當年青澀的身影踏入校園,轉眼今夏又將匆匆告別。菁菁校園里,有無數青春奮斗的足跡與溫暖的故事。在江蘇大學,有一對在學業上互相成就,在生活中彼此扶持的學子。他們雙雙斬獲國家獎學金,更攜手考取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他們的故事,是愛情最美的模樣,是青春奮斗的贊歌。
排球隊女將幫他走出困境
“我的故事并非一帆風順,而是一路的跌跌撞撞……”回望江蘇大學求學時光,藥學院制藥工程2022級研究生馬明義在畢業論文致謝中感嘆。
2017年,來自甘肅蘭州一個縣城的他考入藥劑學專業。由于家庭變故和經濟壓力,他如同校園里的“透明人”,性格內向封閉。
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大二。學院推薦馬明義參加校第七次學生代表大會,他遇見了制藥工程專業的岳瑤。
岳瑤是校排球隊主力隊員、國家二級運動員,多次代表學校參賽獲獎。球場上摸爬滾打,讓她練就一股子韌勁兒和樂天派性格。“球沒落地,就還有戲!”這份經歷讓她在逆境中永不言棄,也習慣在生活中主動伸出援手,傳遞力量與信念。“她的出現,讓我的日子亮堂起來了。”馬明義說。
風雨同舟的“研途伴侶”
本科畢業后,兩人雙雙進入藥企工作。然而,心中的學術火苗從未熄滅,他們毅然辭職考研,重新回到熟悉的江蘇大學藥學院,成為2022級碩士研究生,并共同進入劉瑞江老師的課題組。
雖然同在一組,馬明義和岳瑤的研究方向卻如同兩條平行線。這絲毫不妨礙他們成為彼此最堅實的依靠。一次,岳瑤設計的新型宮頸癌蛋白檢測傳感器在驗證階段遭遇“滑鐵盧”,一個月的實驗失敗讓她倍感壓力,跌入谷底。馬明義敏銳察覺,“我們是國獎競爭者,但相互扶持、共同進步才是底色。”馬明義結合自身專長并閱讀大量文獻,創新性地提出驗證方案。在反復嘗試的第六周,終于通過繁瑣但經典的銀染法,讓實驗獲得理想結果。后續在小鼠實驗中,馬明義伸出援手,憑借本科扎實的動物實驗功底,協助岳瑤高效完成關鍵的腫瘤動態數據監測工作。兩人通力合作的成果,最終成功發表在著名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在這樣相互激發的氛圍下,兩人在科研道路上高歌猛進。岳瑤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6篇;馬明義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4篇;兩人申請專利2項,連續三年包攬一等獎學金,在激烈角逐中以第一名、第二名雙雙斬獲國家獎學金。岳瑤還摘得“博學”校長獎章和校優秀研究生標兵榮譽稱號。
雙雙上岸考取川大博士
畢業臨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兩人一起商量后,決定回到中西部發展,共同追求更高的科研理想——攻讀博士學位。
通往夢想的路并不平坦。經過10個月的拼搏,在希望與忐忑交織下,終于,當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錄取名單上赫然出現兩人的名字時,那種苦盡甘來的喜悅,難以言表。
雖然即將進入不同的課題組,但彼此的支持與鼓勵,將是他們繼續攀登學術高峰的堅實后盾。“此去山高水遠,當攜手培養皿中開出的理性之花,與圖書館穹頂下滋長的浪漫,且行且吟于求真之路。”馬明義在論文致謝中這樣寄語未來。
從大二到研三,從初遇到攜手遠行,回首江大求學時光,兩人心中充滿感恩,他們在江大完成了華麗蛻變,詮釋了青春最美的模樣。
“我們會永遠記得導師的囑托、朋友的支持,記得這片滋養我們成長的沃土。”岳瑤深情地說,兩千多個日夜的江大歲月,已化作點點星光,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文章來源:現代快報 2025年6月19日 C3版
文章鏈接:https://szb.xdplus.cn/xdkb/pc/content/202506/19/content_68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