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田探墑到實驗室建模,從整地機改造到收割機升級……江蘇大學農機裝備工程專業研三學生郭小虎作為該校第三名響應團中央“青年赴疆興業計劃”的研究生,已在新疆農墾科學院深耕農業科研實踐一年有余。臨近畢業,他決定留在新疆工作,并考入新疆農墾科學院。“這段寶貴的實踐經歷,讓我學會將知識運用與能力培養緊密結合,極大增進了我對新疆農機裝備研究的理解。”郭小虎感慨道。
“把課堂搬到生產一線,讓學生在實踐中摸準行業脈搏,就業的路子自然就寬了。”江蘇大學黨委書記李洪波表示,學校始終圍繞學生成長需求,全方位、多維度提升就業競爭力,著力構建“教育賦能—服務增效—全員護航”的三位一體就業生態體系,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全方位把握學生成長需要
“得益于校企聯合培養,我有機會深入銀環精密鋼管有限公司一線,親身參與特種合金管材的生產研發,有效提升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即將入職該公司的江蘇大學材料工程專業2022級碩士研究生林偉表示,這段在銀環學習的經歷,讓他對企業的運作模式和文化氛圍有了直觀認知,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也更加清晰。
面向學生發展需要,江蘇大學推動就業教育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專業教育全過程,在專業課教學與實習實踐等關鍵環節強化就業引導。自2024年秋招以來,該校各學院分層分類全員化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活動,邀請優秀校友、行業專家分享交流,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該校同步加強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打造專兼結合、內外互補的師資隊伍;完善就業實習管理制度,共建實習實踐基地,幫助學生明確求職意向、增強就業能力、把握就業機遇。
今年3月,教育部部署實施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推動全國范圍內開設1000個微專業(或專業課程群)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幫助相關專業畢業生補齊知識和技能短板,提高就業競爭力。江蘇大學自2020年起便前瞻布局,面向社會需求開設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跨境電商等50余門微專業。憑借“小學分、高聚焦、精課程、跨學科、靈活性”的優勢,這些微專業以集成化課程體系為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鋪設“高速路”。目前,該校已有千余名學生完成微專業學習。
“選修智能汽車微專業讓我接觸到自動駕駛、車聯網等前沿技術,拓展了對汽車行業的認知。”就職于奇瑞汽車的該校車輛工程專業2024屆畢業生張芊雨表示,微專業所學的知識幫助自己快速把握行業趨勢與技術邏輯,在新能源汽車開發中顯著提升了效率和創新能力。
打通就業“最后一公里”
2月24日,無錫市首個高校引才聯絡站落戶江蘇大學學生社區。該校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李東禹今年畢業,他將求職目標鎖定在蘇南地區。“我非常期待去無錫發展,得知無錫人社部門組團來校招聘,特意趕來現場了解。”如今,李東禹已順利通過校園招聘,即將入職無錫卡特彼勒公司。“聯絡站把優質崗位送到‘家門口’,為我們搭建了了解無錫、融入無錫的快速通道。”李東禹說。
為何無錫市在江蘇大學學生社區設立引才聯絡站?該校學生工作處副處長劉潔給出了答案:“我校每年到無錫工作的畢業生有上千人,且人數還在持續增長。社區引才聯絡站是一個高效平臺,可以及時把無錫的引才政策和城市產業特色等資訊送到畢業生身邊。”
最近,江蘇大學學生社區內的可移動面試亭成為“香餑餑”,預約面試的學生排起了長隊。來自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的畢業生阿卜杜薩拉木·艾麥爾江依托面試亭,順利完成國家電網新疆公司的線上面試,并獲得工作機會。“除了面試亭和招聘會,學校還為我們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AI簡歷制作等支持,就業服務非常全面。”阿卜杜薩拉木說。
開通“求職大巴”專線、AI賦能職業規劃、求職形象提升沙龍、“燈塔”成長導航……走進江蘇大學“一站式”學生社區就業指導中心,一系列“家門口”的便捷就業服務令人眼前一亮。這是該校去年初在學生社區設立的“就業服務驛站”,通過“全鏈條、下沉式”的創新實踐,切實打通就業創業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從“單兵作戰”到全域拓崗
“感謝學校持續不斷的就業支持,在春季學期組織多場大型招聘會,提供了大量優質對口的崗位。”近日,簽約學院合作企業華潤微電子的江蘇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張曉磊說,學校的精心組織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線下投遞、現場面試、簡歷指導的機會,“真切地感受到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江蘇大學健全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和學院促就業工作小組配置,上下并行做好促就業工作,將重點合作企業、政產學研關聯企業及校友優質企業納入重點企業庫。目前,已有超過21700家企業通過學校進駐資質注冊審核。
此外,校院兩級持續擴大“訪企拓崗”內涵,將校友走訪、科研對接、產學研合作等納入其中,通過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的校企合作,持續創造優質崗位。今年以來,校院兩級領導班子累計走訪企業411家,新增就業崗位5220個,聚焦辦學特色和學科專業優勢,舉辦綜合性供需洽談會及行業、學院、校友專場招聘活動,累計邀請企業近1400家次,提供崗位超7.2萬個,將合作成果高效轉化為實際的就業機會。
“校院兩級工作組全員出動,通過校企合作的拓崗模式,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提前進入產業一線,了解行業動態,實現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有機銜接。”江蘇大學副校長任旭東表示,學校將持續挖掘更多有利于發揮學生所學所長的就業崗位,全鏈條優化培養供給、就業指導、求職招聘、幫扶援助、監測評價等服務,力求人崗相適、用人所長、人盡其才,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之路。
文章來源:江蘇教育報 2025年6月13日 1版
文章鏈接:http://epaper.jsenews.com/Article/index/aid/8903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