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之間土地承包權如何高效轉讓?”“如何有效處理土地確權中的歷史遺留問題?”“怎樣簽訂規范合同,保障農民承包土地權益?”5月28日,江蘇大學法學院組織法學專家赴句容市后白鎮,開展法治共建研討交流會,并就村黨組織書記提出的“農村土地承包”等熱點法律問題把診問脈,用法治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法學院黨委書記朱玲萍介紹:“開展本次活動,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一環,是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的重要一步,打通了以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助力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里’。今后,法學院還將通過《法律診所》國家一流實踐課程、黨團日活動、學生社會實踐等方式,把精準法治服務送到鄉村治理的最前沿和第一線,助力法治鄉村建設。”
法學院院長李炳爍介紹了法學院在服務基層治理方面的經驗做法。他介紹說,不久前,法學院與京口區象山街道聯合打造“學院派”信訪矛盾調解新模式,設立“名師流動調解工作室”和“調解雛鷹工作站”,實現“事心雙解”。相關做法得到了市委書記馬明龍的肯定性批示:“‘學院派’調解品牌的做法值得肯定,其思路做法可以推廣借鑒。”

交流會上,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法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書記、法學院《行政法》主講教師宮寶芝結合案例,解答了農村土地承包轉讓的問題。她建議發揮好村委會作用,提供法律幫助,必要時可采用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相結合的法律手段,實實在在地保障好村民的合法權益。二圣村黨委書記吳大軍聽后連聲道謝:“這真是一個好辦法!”
后白村黨委書記李高林說:“這是我在農村工作30多年來,第一次面對面與高校法學專家進行交流學習。后白村少部分被征地農民對于因戶籍遷出而未能享受失地保障養老保險政策,意見較大。”法學院教工第二黨支部書記、《經濟法學》主講教師周愛春指出,一方面要探索通過其他保險方式解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協助他們走法律的路徑依法依規維權。
據后白鎮黨委書記張明飛介紹,后白鎮以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為載體,通過典型示范引領帶動法治鄉村建設,以“一村一品”為特色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創建工作,目前已實現了“一村一律師、一村一顧問”的全覆蓋,有力地提升了農村治理水平。他希望能與江蘇大學法學院共建“法治小院”,推動農村“法律明白人”向“法治行動人”轉變,借助江蘇大學法學院法治力量推動鄉村振興。
文章來源:交匯點 2023年5月29日
文章鏈接: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19/0/0gCD3OgYslpXuvQ2/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