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果樹修剪機、設施小型電動履帶拖拉機、水母仿生型茶葉收獲機器人、水田無人駕駛智能高效機械除草機器人……300余件農業“黑科技”和智能農機裝備,讓人目不暇接。
華南農業大學:地空聯合的山地果園數字孿生系統 楊雨攝

江蘇大學:面向未來農業樂園的跨媒體沉浸交互機器人 楊雨攝

華南農業大學:基于多視角的大豆植株三維重建與形狀分析。楊雨攝
4月27日,由國際農業和生物系統工程委員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省部共建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農業工程大學國際聯盟主辦的第八屆國際大學生智能農業裝備創新大賽決賽在江蘇大學舉行。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吉林大學、江蘇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69所高校800多名大學生參賽,300多件進入決賽的作品,從全國各地聚集江蘇大學一較高下,共話智能農業裝備助力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高校參賽高校團隊展示了一系列貼近農業裝備實際需求的創新成果。南京農業大學學生宋新民所在團隊深耕水田除草作業,運用CNSS/INS視覺導航、智能耕耘除草系統、HST全液壓驅動等技術,研發水田無人駕駛智能機械,可實現行、株間耘田除草,緩解人工勞作,減少草害減產;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梁高天所在團隊設計地形采樣儀、植被高度采樣儀和植被高度地面站三款硬件,用于采集地形和植被高度點云數據,構建地空聯合的山地果園數字孿生系統,為山地果園標準化建設提供數據支撐。
江蘇大學“自走式密植西蘭花高效低損收獲裝備”參賽作品展臺吸引了眾多評審專家。“基于蝗蟲口器設計仿生割刀,針對西蘭花外形及力學性能,設計柔性圓形凹槽,夾持莖稈降低損傷……”江蘇大學本科生于瑤介紹道,目前,西蘭花收獲機進行了室內模擬作業和田間試驗,切割效率高、破損率低,可用于花椰菜、卷心菜等結球類作物的切割與收獲。
“智能農業裝備創新大賽給了我們學習交流、展示成果的舞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參賽學生李爽告訴《中國科學報》,通過這次大賽,團隊成員參觀學習了許多智能農業裝備作品,拓展了學術視野,激發了科研思路,更加堅定了他們潛心智能農機裝備研究的信心。
“加快推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主要靠科技,關鍵在人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陳學庚說,本次創新大賽將為學生成果展示、推介和應用提供交流平臺,有利于推動農業裝備創新人才協同培養,助力現代農業裝備產業創新發展。
“本次大賽致力培養富有知農愛農情懷、掌握強農興農技能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江蘇大學校長顏曉紅介紹說,國際大學生智能農業裝備創新大賽以“新農科+新工科”“四命題+全流程”“雙參與+產業化”為特色,成功入選《2023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競賽目錄,成為農業工程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權威科創賽事。
中國農業大學作品:多功能無人機智能農業裝備。楊雨攝
比賽現場 楊雨攝
文章來源:科學網 2023年4月27日
文章鏈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58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