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校長 顏曉紅
落實全球發展倡議,要求做好教育先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發揮高校的高等教育全球供給作用,為國家發展和全球繁榮作出貢獻。“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提出以來,廣大發展中國家積極響應,有力推動有關國家經濟增長。與此同時,我們應當看到,廣大發展中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亟待提高,農業機械化人才隊伍十分匱乏。全球發展倡議中明確提出推進減貧、糧食安全及發展援助等內容,這對我國涉農業農機類高校如何立足中國特色、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并為踐行全球發展倡議作出貢獻,既提出了時代要求,也提供了重要機遇。
堅持使命引領,爭做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參與者。全球發展倡議強調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這就要求涉農高校在強化“農業強國”使命引領,扎根中國大地發展農業現代化技術教育基礎上,把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度融入國際化人才培養,要求涉農高校著眼全球、放眼世界,推送更多涉農中外學生走向世界,提升農業工程教育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面向“一帶一路”農業發展需求,涉農高校要爭做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標桿,為“一帶一路”國家輸送更多知華友華高素質人才。加大“一帶一路”建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國際組織人才的培養規模。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來華留學教育品牌,鼓勵中國產學抱團“走出去”。
深化機制改革,爭做全球工業創新生態的構建者。全球發展倡議為加速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注入強勁動力,要求我們緊密結合發展中國家需求,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助力發展中國家減少貧困、改善民生,破解發展困境。作為涉農高校,我們要充分發揮科技、智力和學科等優勢,進一步加強校地、校企、校村等多種形式合作,推進國際政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做實做強“農業裝備國際(產能)合作聯盟”“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在“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布局建設若干政產學研示范中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打造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示范樣板,使其成為我國農業科技“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和輻射窗口。
豐富教育供給,爭做全球發展共同體理念的先行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涉農高校要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涉農高等教育機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積極開展“一帶一路”高校博士師資培養計劃和來華留學“2+ 2”本科聯合培養項目。同時與“一帶一路”共建農業農村部、華僑商會等合作,連續舉辦多期農業、農機培訓,為全球發展倡議堅持普惠包容作出發展援助貢獻。
文章來源:學習時報 2023年3月 A06-07版
文章鏈接: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23-03/31/nw.D110000xxsb_20230331_4-A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