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顏曉紅接受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主題專訪,圍繞推進高質量人才隊伍建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強化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等方面回答記者提問。顏曉紅表示,學校將全力以赴成為服務智能農業裝備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主力軍、國家隊,成為支撐農業現代化的教育、科技、人才重要力量,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江蘇乃至長三角新實踐的重要方面軍。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高校作為科技、人才、創新的重要結合點,關鍵任務就是培養一批新一代人才。請問,江蘇大學將如何深入推進人才隊伍高質量建設,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一流人才支撐?
顏曉紅: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大學具有高層次人才集聚地與優秀人才“蓄水池”的先天優勢。江蘇大學深入推進人才隊伍高質量建設,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一流人才支撐。
一是強化方向引領。學校堅持黨管人才,引導人才隊伍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堅決做優良師德師風的模范踐行者。
二是強化質量導向。以科學評價引領人才發展,以多元分類評價給各類人才創造出彩機會與平臺,著力引導高水平人才隊伍胸懷“國之大者”,成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主力軍、沖鋒隊。
三是強化國際視野。學校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持續優化學緣結構,著力提升人才隊伍國際交流能力、國際化學術水平以及國際學術影響力,為增強我國國際話語權提供人才支撐。
四是強化未來指向。人才成長規律決定高校必須面向未來,學校深入實施金山學者2.0計劃、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以及青年英才培育計劃升級版,著力建設一支由學術大師領銜、高端人才支撐、潛質英才儲備的高水平人才梯隊。
五是強化一流環境創建。學校積極弘揚科學家精神,精心營造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一流文化軟環境,真正讓人才隊伍引得進、育得好、留得住、用得上。
記者:科技自立自強,是提升供給體系質量、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關鍵。自建校以來,江蘇大學始終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精準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請問,圍繞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方面,今年江蘇大學有何計劃?
顏曉紅:當前,國家對發展高端農機裝備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為學校發揮特色優勢、提升辦學影響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優越的環境。
面對農業強國和科技強國高水平自立自強提出的新要求,江蘇大學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重要批示精神為遵循,深刻把握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農業強國的重要意義與歷史機遇,錨定“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目標,一體部署“095工程”、部部省共建、優勢特色優先發展學科建設等重要戰略任務,一體落實江蘇大學在智能農機裝備領域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撐;重點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加強農業科學與工程領域教育、科技、人才國際交流合作,打造特色、凝煉特色、彰顯特色;加強知農愛農人才培養與農機裝備“卡脖子”技術攻堅,深化與農機龍頭企業產教融合,面向應用、創新應用、突出應用,努力在縮短我國農機裝備與發達國家差距等方面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學校將全力以赴成為服務智能農業裝備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主力軍、國家隊,成為支撐農業現代化的教育、科技、人才重要力量,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江蘇乃至長三角新實踐的重要方面軍。
記者:圍繞校地合作、產學研聯動方面,江蘇大學和鎮江地方一直保持密切合作。3月5日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全國人大代表、鎮江“新農人”魏巧向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自己的創新創業故事。我們了解到,江蘇大學聘請魏巧為產業教授,共建智能農機試驗示范基地,把課堂設在大田里。圍繞構建校政企聯動橋梁,促進多方共同發展等方面,今年江蘇大學有何打算,具體將圍繞哪些領域?
顏曉紅: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江蘇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江蘇大學將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篤定前行,圍繞農業領域的技術研發、應用、示范,涉農人才的培養等方向,積極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更好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建設江大智能農機試驗示范基地。積極發揮江蘇大學在農機領域強大的影響力,結合江蘇省智能農機裝備產業聯盟的優勢,引導全國農機裝備主機廠,進行蘇南農機樣機的試驗與調試,打造新機應用推廣的試驗示范基地。
二是探索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的可持續、可復制、高效益模式,讓學生認識并體會到新型農場的創業可行性,將教學、科研推廣延伸到田間地頭,把農業人才培養與一線需求結合起來,構建新農人的“三全育人”新模式,引導廣大學生成為農業文化的傳承者、農業文明的傳播者和鄉村振興的踐行者。
三是打造產學研閉環型聯動新模式。一方面推動實驗室的原始創新成果切實走入生產實踐,產生并創造新的價值;另一方面則通過生產端、市場端的應用反饋,指導科研方向。將企業、科研機構、農業主管部門、農業從業者有機聯合起來,形成閉環型、具有持續活力的創新平臺,為農業裝備產業創新升級不斷提供原動力。
文章來源:交匯點 2023年3月16日
文章鏈接: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60/0/zDtuDBk2ZV5ZF8v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