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由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主辦、江蘇大學法學院承辦的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中國式現代化與全面依法治國”學術研討會在鎮江舉行。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徐顯明,江蘇省法學會會長周繼業,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林,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師范大學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公丕祥,中國法學會研究部二級巡視員王偉國,鎮江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市法學會會長許文,江蘇大學黨委書記袁壽其出席會議。開幕式由公丕祥主持。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顧問、西北政法大學嚴存生,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沈國明,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葛洪義,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師范大學法治與人權研究所所長劉作翔,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法學院孫笑俠,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齊延平,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馬長山,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宋方青,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張志銘,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胡玉鴻,江蘇省法學會研究處處長曹聯合,以及來自全國高校以及科研機構的250多名法理學專家學者、法律實務工作者以及法理學研究生參加了會議。

袁壽其在致辭中指出,學校高度重視法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成立了省內首家黨內法規研究中心、紀檢監察學院,擁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今后學校將全力支持農村法治、知識產權、黨內法規、紀檢監察等特色化學科發展,著力培養創新型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后備軍。

許文表示,鎮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強調法治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讓物質基礎更加堅實、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精神文化更加豐富、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描繪出中國式現代化鎮江新圖景。

周繼業希望全省法學工作者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領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陣地,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共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的法治智慧和力量。

李林強調,法學研究者尤其是法理學研究者,要牢記中國法理學的時代使命、政治責任和學術擔當,充分發揮法理學研究會的政治優勢、專業優勢、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努力為加快建設良法善治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和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法理支撐。

徐顯明對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工作提出建議:一是進一步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義;二是進一步強化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創新發展法學理論研究體系;三是進一步聚焦實踐應用,強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研究;四是進一步加強法學理論研究的交流與合作,為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國”主題,徐顯明作“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輔導報告。
開幕式后,公丕祥、付子堂等8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鮮明特征”“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人權價值及其世界意義”等主題作主旨報告。大會設置了五個分論壇,與會專家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法治理論創新”“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法理問題”“法理學基本問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時代的法理”“法律實施與監督專題”等主題交流討論。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史上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一年。此次大會匯集眾多專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在推動法理學的繁榮發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方面作出貢獻。(法學院)